close

消化不良症候群

台大榮總胃腸科主治醫師 盧俊良

 

什麼是「消化不良症候群」?  


   吃東西是人類生活中最快樂的事情之一,所謂「食色性也」就是最好的寫照。但是,我們常常在門診中聽到有些病友抱怨,他很怕吃東西,他們怕吃了東西以後,上腹部鼓脹不舒服,這些人可能就是罹患了消化不良症候群。

  在西方醫學中,診斷「消化不良症候群」(functional dyspepsia)是有非常嚴謹的定義,根據最新的診斷準則,這些患者必須在一年中有三個月以上,有上腹部疼痛或不舒服的症狀,同時經過一些血液及胃腸內視鏡的檢查,都沒有發現身體的腸胃道有任何構造或血清生化上的不正常,才歸之於「消化不良症候群」。

 

主要的症狀有哪些?

  臨床上的表現主要是上腹疼痛或上腹的不舒服,所謂上腹不舒服,包括肚子覺得氣體很多,有發脹的感覺,或是進食後很快就有飽脹感,甚至有噁心、嘔吐的感覺等等。

  當然以上的症狀在消化性潰瘍、胃酸逆流食道症、膽道結石、胰臟發炎,甚至上消化道的癌症都有可能發生。

  因此,您若有上述的症狀,建議您必須向有經驗的胃腸科專科醫師求診,我們一定會進行仔細的身體檢查,再經過詳細的實驗室檢查(可能包括抽血、胃鏡、超音波……等等),排除上述疾病的可能,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。

 

原因是什麼?

  消化不良這個字眼在一八六五首先由Brinon醫師提出,雖然經過了一百多年,目前醫學界對消化不良症候群的原因仍然不很清楚。因此,目前有各式各樣的學說,嘗試來解釋產生上腹部症狀的原因。

  有人發現可能是胃部蠕動不正常,而造成胃部食物排空的速度過慢而引起;也有人認為可能是胃酸分泌過多引起;還有人認為是胃腸道對痛覺比較敏感引起;有人認為可能與食物過敏有關;另外,有人認為可能和精神壓力過大有關。近來由於幽門桿菌的發現,也有人把消化不良症候群和幽門桿菌的感染扯上關係。

  但是至目前為止,沒有一種說法可以用來解釋所有患者的症狀,因此醫學界對造成「消化不良症候群」確實的原因,仍然沒有共識。

 

如何治療這一類的疾病?

 

  其次在飲食方面,傳統上,我們都認為,脂肪含量多或是辛辣的食物可能會加重「消化不良」的症狀,因此最好避免,此外,吃東西最好「細嚼慢嚥」,不要「暴飲暴食」。如果,一吃東西馬上就有飽脹感,可能須要以「少量多餐」來克服這個問題。

  最後,談到藥物的治療,目前因為對消化不良症候群的原因尚不明瞭,所以目前藥物治療方面是以「症狀療法」為主,簡單的說,就是看患者有甚麼樣的症狀,就針對這個症狀來治療。例如,如果症狀是以上腹疼痛為主,我們治療方法就類似治療消化性潰瘍,以制酸劑、抗乙型組織胺製劑,甚至氫離子阻斷劑。而患者的症狀是以腹脹為主,我們可能採用蠕動刺激藥物來治療(如cisapride,primperan等)。另外患者如果有一些焦慮等精神症狀,也許可以使用一些精神藥物來幫忙。

 可以從三方面來討論:首先,我們可能必須從日常生活習慣著手,我們必須儘量避免過量飲酒、吸煙等習慣;對於一些可能會造成腸胃道破壞的藥物(如阿斯匹靈、非類固醇性止痛劑等),也儘量減少服用。另外如果日常生活的壓力太大,也可能引發腸胃道不適的症狀,這時候我們可能須要藉由運動或其他方法來舒解壓力。

(全文刊載於健康生活叢書【消化性潰瘍】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maki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